输液局部问题有哪些

2024-09-12 15:02:02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普内科

输液局部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回血、局部感染、静脉炎等问题。

1.局部肿胀

输液过程中,可能由于穿刺针移位、刺破血管壁,或者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局部血管内压力过高,使液体渗漏到周围组织中,从而引起局部肿胀。当发现局部肿胀时,应马上告知医护人员并关闭输液调节器,停止输液,防止更多的液体渗漏,并重新进行注射。可以将肿胀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比如用枕头将手臂或腿部垫高。

2.局部疼痛

若穿刺针刺激血管内膜,或输入的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或者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血管痉挛等导致局部疼痛。建议告知医护人员,并轻轻活动肢体,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看疼痛是否缓解。但要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穿刺针脱出。也可以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观察疼痛是否减轻。如果疼痛仍然明显,应进一步检查原因。

3.回血

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肢体活动过度、输液管受压或扭曲,或者输液瓶内压力过低等,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此时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肢体位置,使输液管高于穿刺部位,让血液自然回流到血管中。

4.局部感染

输液时如果消毒不严格、穿刺部位被污染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发热,有脓性分泌物等。如症状较轻,建议建议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在伤口未愈合前,不要沾水,防止感染加重。

5.静脉炎

长期输液、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穿刺针或导管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引起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出现静脉炎症状,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炎症加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外敷,如硫酸镁注射液湿敷,将无菌纱布或毛巾浸泡在硫酸镁注射液中,使其充分吸收溶液;确保纱布或毛巾湿润但不滴水。将浸湿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所以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密切观察输液部位,如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输液时应保持肢体相对固定,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针头移位或刺破血管。输液完毕拔针后,要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揉搓,防止局部出血和淤血。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