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采取调整作息、冥想、瑜伽、与亲友交流、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引起心理压力大的原因较多,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失眠、食欲不振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医。
1.调整作息
调整作息包括规律睡眠、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例如,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生物钟的稳定,从而减轻压力反应。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对压力的耐受性,改善情绪状态。
2.冥想
冥想是一种通过集中注意力来放松身心的技巧,通常需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专注于呼吸或其他感觉。开始时可能需要一些指导,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会逐渐掌握技巧。冥想可以帮助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它提供了一个让思维从日常事务中解脱的机会,使个体更加关注当下并培养内心的平静。
3.瑜伽
可以尝试瑜伽中的猫式,具体做法为四肢着地,呈跪姿,吸气时背部向上拱起,头部下垂,呼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和臀部抬起,形似猫伸展身体。这个动作有助于舒缓脊柱和背部肌肉,释放紧张情绪,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
4.与亲友交流
选择信任的亲友,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会带来心灵的慰藉。倾听亲友的建议和看法,不同的视角可能帮助你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与亲友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和策略。
5.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通常由心理医生或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进行。该疗法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以及建立更积极的行为习惯。通过逐步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个体可以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保持良好的社交支持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此外,定期进行自我评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压力来源,也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