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上不存在慢性湿疹的阴阳辨证的说法。通常情况下,慢性湿疹可以分为湿热浸淫、脾虚湿盛、风湿蕴肤、肝郁气滞以及阴虚火旺等不同证型。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1.湿热浸淫:通常是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所引起,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并且会伴随糜烂、渗出的情况。
2.脾虚湿盛:若长期饮食不当或者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水谷不化、气血生化无源,则可能会出现脾气虚的情况,从而引发慢性湿疹,多见于身体肥胖的人群,通常会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等症状。
3.风湿蕴肤:主要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当中,导致寒湿之气通过皮肤毛窍侵入人体,使脏腑经络运行受阻,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从而形成慢性湿疹,多见于经常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群,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肢体沉重酸痛、全身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等症状。
4.肝郁气滞:通常是情志内伤所导致,也可能是外邪侵袭所致,患病之后会导致机体内的气机阻滞,造成皮肤失去津液滋润而发生皮损,患者会出现心烦易怒、胸闷不适、腹胀纳呆、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等症状。
5.阴虚火旺:若长期饮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可能会耗损机体津液,致使阴液亏损、不能滋润濡养而生内热,进而诱发湿疹,患者还会伴随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症状。
患者应选择无香料、无色素、低敏性的保湿产品,如医用凡士林或无添加的保湿霜。在洗浴后,皮肤还处于微湿状态时立即涂抹保湿产品,以锁住水分,减少皮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