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荣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创伤骨科
走路久了脚发胀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足底筋膜炎、血管病变、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等原因引起的。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长时间进行走路,穿的鞋子过硬,可能会导致下肢肌肉疲劳,从而出现脚发胀、酸痛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泡脚、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常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跑步等原因造成,患者可能会出现脚发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3、血管病变
部分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时间走路时,可能导致大量血液不能有效回流,淤滞在肢体末端,引起腿部大量充血,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出现酸胀不适的感觉。患者可以穿戴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风湿性关节炎
可能是潮湿环境、吸烟等因素导致的,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长时间活动后加重。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片、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要多晒太阳,避免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
5、肾病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肾病,长时间走路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病的病情加重,从而引起脚发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不适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走路,以免加重病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辛辣和油腻饮食,注意补钙,可以增加骨骼的硬度。同时应多食生菜、油菜、小白菜、香蕉、苹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吃鸡蛋、牛肉、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