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通常情况下,蛔虫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等疾病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1.蛔虫病:由于寄生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养料,并且会在肠道内生存繁殖,所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容易吞噬体内的营养物质,包括铁元素等,继而会使身体得不到充分补给,最终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胃溃疡:此类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导致机体无法吸收足够的铁元素,进而诱发上述疾病。
3.十二指肠溃疡: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并且没有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发生。而大量的血液流失会导致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出现。
4.急性白血病:该疾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骨髓中的幼稚细胞过度增生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在体内其他组织大量增殖和积聚由于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减少、营养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上述疾病。
5.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缺乏足够的凝血因子,从而引起严重的出血倾向。若不积极处理可能会大量流失血液中的含铁成分,长此以往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几率。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挑食或者偏食,以免因营养不良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