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血小板低不一定是造血功能出了问题。
血小板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方面,造血功能异常确实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疾病,会使全血细胞减少,包括血小板。还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然而,除了造血功能问题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可以导致血小板低。比如,免疫性因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从而使血小板数量减少。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以抑制骨髓造血,或者直接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降低。另外,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如一些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或破坏血小板。
此外,脾脏功能亢进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破坏衰老血细胞的场所。当脾脏功能亢进时,会过度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下降。
总之,当发现血小板低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指标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