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肝胆胰外科
35岁得了胆囊腺肌症,可能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机械性损伤、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等,可能会导致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胆囊腺肌症。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上述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
2、遗传因素
由于基因的影响,部分有家族性发病史的人群患胆囊腺肌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采取胆囊切除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3、机械性损伤
若患者曾经受到外伤或者做过腹部手术,可能导致胆管和胆囊受损,使局部组织增生修复,进而诱发上述疾病。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4、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而引起的疾病。炎症因子容易刺激胆囊黏膜并使其异常增生,此时可能会引起胆囊腺肌症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胆囊结石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胆囊结石,在进食后会导致结石移动,从而对局部造成刺激,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从医生的建议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硫酸镁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上述疾病可能与肝硬化等因素有关。若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