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荣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创伤骨科
脚抽筋可能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肌肉疲劳、缺钙、镁缺乏、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原因可服用不同的药物,如布洛芬、氯唑沙宗、碳酸钙D3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腿部肌肉痉挛。上述因素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代谢废物如乳酸积累过多,刺激神经而引发抽搐,患者可能伴有小腿酸痛、腰痛等症状。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此类药物能够减轻疼痛、抗炎和缓解肿胀,建议患者用温水吞服。
2.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时,局部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诱发肌肉收缩,出现抽筋的现象、可能伴有局部肌肉发热、僵硬等现象。肌肉持续收缩可导致肌纤维损伤,当损伤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氯唑沙宗、盐酸乙哌立松等具有影响神经系统的肌肉松弛作用的药物,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上述药物建议在饭后用温水服用。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尽可能缩短疾病病程,减少药物使用时间。
3.缺钙
缺钙可能会影响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痉挛和抽筋。缺钙使得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增加,易发生异常放电,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引发抽筋。补充钙质的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钙D3、醋酸钙、乳酸钙等。这些药物能够直接提供钙质,增加血钙浓度,从而改善缺钙引起的症状。患者可用温水在睡前1小时送服或冲泡后服用。
4.镁缺乏
镁是体内多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维持。镁缺乏时,肌肉兴奋性会升高,容易出现痉挛和抽筋。镁有助于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缺乏镁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和肌肉的传导,导致肌肉痉挛。补镁的药物包括口服的如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酸镁等,此类药物能够提高细胞内镁离子浓度,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患者需严格遵照医生的指导在餐后服用。
5.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血清磷降低,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引起肌肉抽搐。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血钙水平下降,从而使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引发抽搐。治疗维生素D缺乏的药物包括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健康。患者需咨询医生后用40℃的温水送服。
建议患者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应关注并监测相关风险因素,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