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内科
心律失常在中医上称为心悸。心悸的中医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心悸的常见证型包括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和心肾不交证等。
1、心虚胆怯证
心虚胆怯证是指由于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容易惊醒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神温胆丸、安神定志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心血不足证
心血不足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无力濡养心脏,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养血安神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是指由于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虚热证,症见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盗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气虚皆有的证候,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肾不交证
心肾不交证是指肾阴不足,心火相对偏盛所表现的证候,症见心烦、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