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内科
耳朵痒在中医学上可能是由肝胆火旺、阴虚火旺、湿热下注、风邪外侵、脾肾阳虚等因素引起。
1.肝胆火旺:由于情志不遂、郁久化火或者素体虚弱,加之饮食不节、外感火热之邪所致,可出现耳鸣、耳朵痒、耳内闷胀堵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
2.阴虚火旺:若长期熬夜、房事过度耗损体内津液,或大病初愈后损伤肾脏精气,均可导致患者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从而引发耳朵痒、眩晕、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建议遵医嘱应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3.湿热下注: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且未及时祛除寒湿之气,则可能导致湿热之邪困于脾胃,致使湿热之邪蕴结成毒,进而诱发耳鸣、耳朵痒、小便短少赤涩、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可以按照医嘱服用二妙丸、四妙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风邪外侵:如果经常待在寒冷、潮湿的地方,容易使风邪外袭,而风邪又叫火风,所以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耳朵痒、畏寒怕冷、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对此需遵医嘱应用九味羌活丸、防风通圣颗粒等药物缓解。
5.脾肾阳虚:由于禀赋不足、年老体弱以及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导致脾肾阳虚,不能温煦肌肤而导致水气停留,造成患者出现耳朵痒、精神萎靡、肢体不温、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通常需要按医生指导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痰浊阻滞也可能引起此情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贴身衣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