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缺失精神疾病是什么

2023-08-18 09:58:50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意识缺失精神疾病一般指的是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对外界和自身的感知发生了改变,多考虑是过度饮酒、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也可能是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过度饮酒

若是日常生活中大量饮酒,可能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身体乏力、头晕、头痛等现象。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酒习惯,少量饮酒。同时患者也可以喝牛奶、蜂蜜水等保护胃黏膜。

2、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也会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等情况。建议患者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处理。

3、脑出血

脑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从而压迫到脑神经,出现头晕、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如果出血量比较大,还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乌拉地尔缓释片、盐酸艾司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可以通过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4、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昏迷等。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

5、脑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大部分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一般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反应迟钝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等药物辅助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意识障碍患者的口腔卫生,保持床单整洁干净,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并发症。长期卧床者注意被动活动和抬高肢体,视患病情况增加保护性床栏。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