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近期生活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出现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2、焦虑症
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个性、不良生活事件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心悸、手抖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性格出现改变、精神行为不正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氟硝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此类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
4、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抑郁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这类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5、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抑郁症,一般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米嗪、氯米帕明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