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一般情况下,顽固性呃逆针灸并没有特效方,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攒竹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天突穴等穴位进行改善。
1、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针灸时刺激攒竹穴,具有清心安神、平冲降逆、和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失眠、呃逆等。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的位置。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等作用,可以用于改善顽固性呃逆。
3、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针灸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等作用,可以用于改善呃逆、心悸、胃痛等症状。
4、公孙穴
公孙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在第一跖骨下缘赤白肉际处,针灸公孙穴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等作用,可以用于改善胃痛、呕吐、腹胀、呃逆等症状。
5、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针灸该穴位具有宣肺化痰、清热解表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呕吐、呃逆等。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操作不当,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针灸后症状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