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200μmol/L到300μmol/L之间能控制住吗

2024-09-13 17:47:44

刘华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重症肾脏病血液净化科

肌酐处于200μmol/L到300μmol/L之间能否控制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如果能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积极配合,有可能控制住病情;但如果病因复杂难以明确、治疗不及时或患者不遵医嘱等情况,可能难以控制住病情。
如果能够及时找到导致肌酐升高的原因,如急性肾损伤可能是由药物、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引起,若能迅速去除这些诱因,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解除梗阻等,有可能使肾功能得到恢复,肌酐水平下降并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对于慢性肾脏疾病处于这个肌酐水平,如果能够早期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必需氨基酸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也可能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使肌酐水平相对稳定。
然而,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难以确定具体的致病因素,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或者治疗不及时,患者在出现早期症状时没有重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肾脏损伤持续加重。另外,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如不按时服药、不控制饮食、过度劳累等,也会影响治疗效果,使肌酐难以控制。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遗传因素等。年龄较大的患者肾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恢复能力较差,控制肌酐可能较为困难。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这些疾病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使肌酐更难控制。遗传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肾脏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对于肌酐在200μmol/L到300μmol/L之间的患者,治疗上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要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严格遵医嘱服药,如遵医嘱选择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剂,并定期复查肾功能等指标。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