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耳鼻喉科
耳道胆脂瘤一般指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通常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但也可由外耳道损伤、耵聍阻塞、异物以及炎症等因素所诱发。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见于儿童,可由于存在先天性狭窄的毛囊管或者有骨孔缺失等情况而发病,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处理,若合并感染时会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2.外耳道损伤:如挖耳朵导致外耳道黏膜破损,或者是佩戴隐形眼镜不当刺入外耳道等,均可引起外耳道皮肤及软骨膜增厚,从而形成外耳道胆脂瘤。此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出现感染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耵聍栓塞:当大量耵聍堆积在外耳道内不能够排出时,就会逐渐被吸收水分而发生浓缩,从而形成坚硬团块,无法取出就可能会诱发该疾病。对此可在专业医师操作下用医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以去除耵聍,对于体积较大的耵聍则需先滴酚甘油使耵聍软化,再行探条法或钳取法将耵聍清理出来。
4.异物:比如昆虫尸体、木屑、塑料袋碎片等进入外耳道并长期存留,也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肿胀,甚至会压迫破坏外耳道结构而导致其生长出肉芽,从而形成外耳道胆脂瘤。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帮助下使用医用镊子将异物取出即可。
5.炎症:患有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弥漫性皮下蜂窝织炎、大疱性鼓膜炎等疾病的患者,因炎症因子持续侵袭受损部位,也可能会导致外耳道分泌物增多,进而形成外耳道胆脂瘤。此类患者应注意加强个人卫生管理,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消炎抗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可以通过耳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