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五脏指的是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这些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气血运行、津液代谢,以及水液代谢。中医五脏学说认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调理五脏,可分为补气、泻气、平肝、清热、利湿、补肾。
1、补气
补气是中医治疗原则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补气的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太子参、山药等,这些药物具有补益元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等。
2、泻气
泻气的药物有陈皮、半夏、青皮、枳实等,这些药物具有泻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胃胀、腹痛、嗳气等。
3、平肝
平肝的药物有柴胡、白芍、青黛等,这些药物具有平肝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头晕、目眩、易怒等。
4、清热
清热的药物有玄参、黄连、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发热、高热、恶寒、头痛、咽喉肿痛等。
5、利湿
利湿的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藿香、佩兰等,这些药物具有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小便不利、水肿等。
6、补肾
补肾的药物有鹿茸、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等,这些药物具有补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畏寒怕冷等。
患者如有需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柚子、黄瓜、西红柿等,避免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等。另外,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打羽毛球、练习瑜伽等,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