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吃陈皮可能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通痹止痛、调畅情志等好处;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坏处,比如助火生热、伤津耗液、加重气虚、影响睡眠、刺激胃肠等。
一、好处
1.理气健脾:陈皮具有理气之功,能够行散脾胃气滞。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主运化,若脾胃气滞,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陈皮可使气机通畅,有助于恢复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上述不适症状。
2.燥湿化痰:陈皮性温,味辛、苦,苦能燥湿,辛能行散,因而有燥湿化痰之效。当人体受到湿邪侵袭,聚而成痰,出现咳嗽痰多、胸闷脘痞等症状时,陈皮可通过其燥湿化痰的作用,帮助化解痰液,使肺气得以宣畅,减轻咳嗽、胸闷等症状,对于痰湿内阻型的咳嗽、咳痰病症较为适用。
3.降逆止呕:陈皮能和胃降逆,对于因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无论是饮食不节导致的胃中不适、呕吐,还是妊娠呕吐等情况,陈皮可通过调理胃气,使其下行,从而减轻呕吐的症状,起到和胃止呕的效果。
4.通痹止痛:陈皮可疏通经络气血之痹阻。在一些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痹痛等病症中,陈皮能够行气活血,促进经络的通畅,缓解疼痛症状,常与其他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5.调畅情志:从中医五行学说来看,脾胃属土,情志中的思与脾胃相关,过度思虑易伤脾胃。陈皮理气健脾,可间接调节与脾胃相关的情志活动。当人因思虑过度而出现脾胃功能失调,伴随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情况时,陈皮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进而对情绪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情志舒畅。
二、坏处
1.助火生热:陈皮性温,过量食用易助火生热。对于体质偏热、平时容易上火的人群,如经常出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状者,过多食用陈皮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火热之邪,导致上述上火症状更加明显,甚至引发其他热证相关的病症。
2.伤津耗液:陈皮的温燥之性,在长期大量食用的情况下,可能会耗伤人体的津液。津液在人体中起着濡润脏腑、孔窍、肌肤等重要作用,若津液不足,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干口渴、大便干结等症状,尤其对于本身阴液亏虚的人群,如阴虚体质者,食用陈皮更易出现此类伤津耗液的情况。
3.加重气虚:陈皮主要作用在于理气行滞,若本身气虚之人,过度依赖陈皮来调理身体,可能会因为其行气之力而进一步耗散正气,加重气虚的状况。气虚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等症状,长期大量食用陈皮可能使这些症状更为突出。
4.影响睡眠:陈皮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从中医角度讲,其能调畅气机,使人体处于一种相对活跃的状态。对于一些本身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失眠的人来说,晚上食用陈皮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影响睡眠质量。
5.刺激胃肠:虽然陈皮有调理脾胃的作用,但对于胃肠功能极度脆弱的人群,如患有严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者,陈皮的辛、苦之味及温燥之性可能会对胃肠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加重胃肠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腹痛、腹胀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阴虚燥咳者应禁止服用陈皮,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陈皮,以免增加上述不良反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