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谷丙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指标,主要分布在肝脏细胞内。如果出现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情况,则说明存在肝损伤的情况,可能会对机体造成多种不良影响,如胆红素升高、肝纤维化、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紊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患者需及时就医诊治。
1.胆红素升高: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会导致肝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而胆红素则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因此,谷丙转氨酶偏高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的风险增加,进而引发黄疸等症状。
2.肝纤维化:长期的谷丙转氨酶偏高还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受损并逐渐形成瘢痕组织,即肝纤维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3.免疫系统异常:由于谷丙转氨酶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所以其升高还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4.神经系统紊乱:此外,谷丙转氨酶升高还可能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头晕、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5.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谷丙转氨酶数值偏高的患者往往伴随着血脂异常等问题,这会增加罹患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谷丙转氨酶偏高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对于已经确诊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患者来说,需要积极接受医生的针对性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