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虹瑶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皮肤科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了解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有效防治至关重要。
人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因劳累、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突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患者在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随后皮肤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且疼痛可持续至皮疹消退后数月甚至更久。
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止痛、抗感染、防治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需尽早使用,以抑制病毒复制。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止痛。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但需注意上述药物要遵医嘱使用。若出现眼部、耳部受累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