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鹤洋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胃肠外科
胃体腺性息肉一般是指胃底腺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指的是发生在胃体部的腺瘤性息肉,一般是由不良饮食习惯、胃部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的。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霉变食物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胃底腺息肉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香蕉等,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疾病康复。
2、胃部炎症
胃部炎症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增生,进而形成胃底腺息肉。患者可以遵照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胃体腺性息肉较大,还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假如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上述情况。患者可听从医生的意见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等。同时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兰索拉唑等。如果患者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从而造成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胆汁反流
如果患者存在胆汁反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胆汁中的胆酸盐成分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上述异常。患者可根据医生的指导用熊去氧胆酸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