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脑梗塞在临床上称为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梗死是指因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主要原因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和其他原因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常见于中老年人。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梗死。患者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控制体重。
2、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是指心脏的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脑动脉,导致脑动脉栓塞,常见于心房颤动患者。
3、小动脉闭塞
小动脉闭塞是指脑部的小动脉因为血栓或其他原因发生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梗死。
4、其他原因
脑梗死还可能是因为长期服用避孕药、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因引起。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还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等。
脑梗死患者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例如慢走、打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的情况。脑梗死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