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尚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脊柱外科
距骨颈骨折是踝部骨折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于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有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则需要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后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下侧入路、经皮穿刺入路以及小粗隆下切口入路。
在做手术之前通常会选择后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下侧入路以及经皮穿刺入路等方法进行操作,具体的操作方式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1.后侧入路:通常是将患者的踝关节处于背伸的状态,并且向后旋翻,然后使用长柄钢板固定于跟骰之间和跟舟之间,最后再用螺钉固定于跟骨结节与跟舟之间。
2.前外侧入路:该入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过度牵拉足部,从而可以更好地恢复足弓的高度,适用于合并足部畸形者。具体的步骤包括仰卧屈曲患肢并抬高,充分暴露足部,然后以脚掌为轴心,向外旋转足趾45度左右,接着用棉签探查距骨颈部是否有空虚感,如果有则说明存在骨折情况。
3.后下侧入路:该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而且术后疼痛较轻,一般适合于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其主要步骤包括取坐位,充分暴露受伤部位,然后用手按压跟腱止点处,如果出现明显的酸胀痛感,则提示可能患有距骨坏死。
4.经皮穿刺入路:此入路主要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到距骨颈骨折的位置,并且还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性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5.小粗隆下切口入路:该入路一般适合于合并有腰椎疾病的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具体操作方法为从腹股沟中点向下划一条直线,再在其右侧做弧形切口,长度约为6-8cm。打开皮肤及筋膜后,可直接看到小粗隆及髂胫束,而此处正是小粗隆下血管神经干经过的地方,故需特别小心保护,以免发生损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大,建议患者最好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休息,尽量减少患处活动,以免影响到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