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高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泌尿外科
夹不住尿可以采取定时排尿、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抗胆碱能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措施进行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定时排尿
定时排尿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厕所排空膀胱,通常建议每3-4小时一次。通过逐渐调整身体习惯来帮助控制尿液流失。对于夹不住尿的问题,定时排尿可提供一个稳定的排泄模式,降低意外尿液失控的风险。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包括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过程中需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量,以便评估进展。膀胱训练旨在增强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受性,从而提高对尿液的控制能力。
3.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是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加强其力量,如凯格尔运动。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但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为宜。盆底肌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进而提升对尿道和膀胱的支撑作用,有助于改善夹不住尿的症状。这种锻炼方法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
4.抗胆碱能药物
针对膀胱过度活跃引起的尿失禁,可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可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活动来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5.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可能对某些原因引起的尿失禁有效。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监测血压变化。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和减缓膀胱收缩来改善尿失禁。
在处理夹不住尿的问题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避免长时间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