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高血压的分类管理

2024-09-02 22:23:41

郝宝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分类管理是通过分级评估、生活方式干预、个体化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监测及并发症防治与心理支持的综合策略,以实现血压有效控制与患者健康管理的优化。
1.分级评估: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合并症情况,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四个等级。这一分级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2.生活方式干预: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立即开始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这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以及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对于低危患者尤为重要。
3.药物治疗:对于中危及以上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如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必要时联合用药,以达到血压控制目标。
4.随访与监测:根据患者的分级情况,制定不同的随访频率和监测内容。低危患者随访相对宽松,中危患者随访稍紧,而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则需更密切的随访和监测。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体重指数及腰围测量、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定期检测。
5.并发症防治与心理支持:对于高血压患者,还需关注其并发症的防治,如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另外,还建议让高血压患者学会在家中自测血压,有利于掌握自身的血压变化趋势,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