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小儿自汗是卫气所司开合功能失调、津液不能按其正常生理功能密固、外泄于肌肤而汗出的病症。皆为脏腑等功能失调,阴阳偏盛迫津外泄的一个症状,属于功能失调的一个病变过程,故常兼见,或出现在各种病理过程中。
小儿皮薄肉嫩,腠理不固,较成人容易出汗。若精神、饮食正常,因气候因素,厚衣襁褓,食物辛辣,急欲所求诸因素及活动所致临时出汗者,多不属病态。若病在表而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发热病中,汗出而热不解为热邪入里。体虚白天多汗者为阳虚自汗。晚上睡觉汗出为阴虚盗汗。额汗如珠者为阳虚气脱。
自汗、盗汗又不能截然分开,所谓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只是做一般病变规律的概括,实际于临床常相互参见。其病因种种,治当辨明,有的放矢。小儿年龄愈小,稚阳稚阴,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容易出汗,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为多见。
汗出之治法,无论自汗、盗汗,治当以平调气血,使阴阳平和,其汗自止。唯表里、脏腑、虚实、寒热辩证尚难,需抓住主症细加辩治。而敛汗固涩之剂,又要合宜适度。全天出汗者,以治自汗为主,多属于伤食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