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生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儿内科
儿童心慌可能由心理因素、剧烈运动、内分泌失调、心律失常或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1.心理因素
儿童的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或恐惧等情绪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心脏活动,出现心慌的症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营造温馨家庭氛围,家长可定期安排家庭活动,如共进晚餐、户外郊游等,以促进交流。日常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用鼓励和理解的态度与其沟通。
2.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导致身体产生大量乳酸和其他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神经感受器,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引起心慌的感觉。建议从散步或慢跑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然后根据身体反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3.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其中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心跳加速,表现为心慌。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来控制病情,建议餐后用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心跳,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使孩子感到心慌。对于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遵医嘱通过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来缓解症状,服药时用温水送服即可。
5.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得心脏无法正常泵血,从而导致心慌等症状。如果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干预,如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其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每日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若频繁发生心慌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