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维生素C偏高是什么原因

2023-09-26 16:57:06

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血常规检查中发现体内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药物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急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所致。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如猕猴桃、橙子、西红柿等,可能会出现血常规维生素C偏高的情况发生。此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调整饮食结构后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2.药物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正在服用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药物,如复方维生素片、维生素C咀嚼片等,也会引起上述现象。通常情况下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至正常范围。
3.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与血管内溶血、输血反应等因素有关,当机体受到外伤时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发异常症状。临床表现为黄疸、腰背疼痛、寒战、发热等,同时还会伴随血常规维生素C增高等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改善。
4.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造成DNA基因突变所导致,发病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以及感染等症状,并且会诱发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维生素C代谢失衡的情况发生。建议遵医嘱采取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恶性肿瘤:如果身体内的恶性肿瘤体积比较大或者数量比较多,则会影响体内的血液循环,甚至会造成组织坏死而影响到维生素C的吸收,所以会引起血常规维生素C数值升高。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来做治疗,也可以结合放疗或者是化疗的方法辅助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原因相关。平时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