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恶心、心律失常可能是由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
1.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从窦房结向心室传导时受到阻碍,导致心跳节律异常。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心悸等症状。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如果病情较轻,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调节心脏节律,如硫酸阿托品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片等,温水送服即可。
2.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当心肌缺血严重时,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恶心、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导致身体各部位组织和器官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此时,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引发恶心、心律不齐等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医生会开具氢氯噻嗪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用温水送服。
4.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发生病变,影响其正常功能,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导致恶心、心律失常的发生。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心内科或心外科就诊,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可能需要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从而诱发恶心、心律失常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氯化钾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进行治疗。
针对恶心、心律失常的情况,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脏状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和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