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霖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儿科
新生儿黄疸4.1mg/dl可能是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是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情况。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到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如果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较好,吃奶、大小便、发育都正常,可以不用特殊治疗,多给新生儿喝水,多排尿,一般可以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黄疸数值较高,超过12mg/dl,2周之后还不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同时还可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3、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1-2周达到高峰,4-5周消退,最迟不超过3-4周。如果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较好,吃奶、大小便、发育都正常,可以不用特殊治疗,多给新生儿喝水,一般可以自行消退。
4、溶血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和母亲的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溶血性黄疸。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水平较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换血治疗。
5、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现肝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黄疸、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光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