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容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内分泌科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包括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饮食控制、体重变化、自主神经功能。
1、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方式排解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
2、胰岛素分泌
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3、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保持清淡饮食,以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人更难遵循健康饮食建议,如情绪波动大、食欲改变等。这可能限制了患者的饮食选择和摄入量,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4、体重变化
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情况。心理压力可能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和激素等物质,导致体重的进一步加重。此外,抑郁状态也可能导致患者对食物的渴望增加,而摄食过多的高能量食物则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并进一步加剧体重问题。因此,减轻心理压力对于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5、自主神经功能
长期的心理应激状态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障碍等症状出现。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会影响机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导致血糖的不稳定波动。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与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