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打击太大精神失常可能是由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长期心理压力积累、遗传因素影响、脑部器质性病变引发、神经递质失衡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心理评估和治疗。
1.重大生活事件刺激
当个体经历严重的、超出预期的生活事件时,如亲人去世、失业等,可能会导致大脑中的应激反应系统被激活。这种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情绪调节中枢,使个体难以适应并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咨询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从而减轻因生活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90分钟。
2.长期心理压力积累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皮质醇和其他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如海马体和杏仁核。长时间的压力积累可能导致这些区域的功能受损,从而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为了缓解长期心理压力,可以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此外,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也有助于减少压力。
3.遗传因素影响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某些心理压力的敏感度以及大脑中特定神经递质的浓度。如果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的病史,那么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类似刺激的影响而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如果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患者和家属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风险和预防措施。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精神健康评估,包括心理测试、身体检查等。
4.脑部器质性病变引发
脑部器质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可能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包括负责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这些病变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地处理情感信息,从而表现出精神失常的症状。针对脑部器质性病变,药物治疗通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例如,盐酸多奈哌齐片、盐酸苯海索片等,通常温水送服即可,具体的剂量和用药频次应咨询专业医生。
5.神经递质失衡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传递信号的重要分子,它们参与调节情绪和认知过程。当神经递质的浓度不平衡时,可能会导致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异常,表现为精神失常的症状。药物治疗是调整神经递质平衡的主要方法。例如遵医嘱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胶囊,服用时需整粒吞服。
面对精神失常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评估。同时,个人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如西蓝花、苹果、燕麦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促进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