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洛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口腔科
32岁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可能的原因包括创伤、饮食不当、咬合力过大、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1. 创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或咬合创伤时,可能导致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从而增加牙齿的松动度。
2.饮食不当:经常啃咬硬物或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可能导致牙齿折裂或损伤。牙齿折裂后,细菌可能侵入牙齿内部,形成脓性物质,导致牙龈肿胀、牙根松动。
3.咬合力过大:如果患者有夜间磨牙或紧咬牙等习惯时,上下牙齿形成的咬合压力较大。长期下来,牙根逐渐吸收变短,牙齿松动度增加。
4. 牙周炎:牙周炎通常是由于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导致菌斑和牙结石在牙齿和牙周组织大量堆积,进而引发牙周组织破坏,如牙周膜和牙槽骨,导致牙齿支持作用减弱,从而产生松动。
5. 根尖周炎:根尖周炎往往是由于牙髓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逐渐发展而成。当根尖周组织受到破坏时,牙齿会出现明显的松动,并可能伴随自发痛、咬合痛等症状。
针对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可以通过牙齿固定器在好牙和有松动的牙齿之间做一个固定,以稳定松动的牙齿。对于松动度较大、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可考虑拔除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促进牙齿的健康和稳定。同时,对于涉及医美项目的治疗,应充分了解其原理、风险及效果,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