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消化内科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指肝内胆汁淤积,可能与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结石等原因有关。
1、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比如肝毒性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可能会损伤肝脏细胞,导致肝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建议患者及时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治疗。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有毒物质的环境中,如重金属铅、有机溶剂甲苯等,可能会损伤肝脏细胞,从而引起上述疾病。建议患者及时远离当前环境,并更换居住地。
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肝内小胆管慢性进行性炎症损害,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阻塞性黄疸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胆结石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可能与肥胖、饮食不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双氯芬酸钾片等药物促进体内结石溶解排出。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造成的。若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尽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