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糖耐量损伤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血糖监测等措施进行治疗。药物需遵医嘱口服,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等,通常一天摄入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毫升,女性不超过15毫升,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延缓糖尿病进展,有助于稳定血糖值,缓解糖耐量损伤。
2.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需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如选择大豆、青菜、芒果和瘦肉等,同时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避免过度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过多胰岛素,减轻胰岛负担,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还可配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代谢,有效缓解糖耐量受损的症状。
4.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包括格列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常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罗格列酮可于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吡格列酮服药与进食无关,使用时将其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分散后服用。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水平,从而减轻糖耐量损伤。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
5.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通常采用家用血糖仪,在空腹、餐后及睡前等时间点检测血糖水平,记录数据并分析趋势。准确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如血脂、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