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精神病一般指的是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自己减药,可能是因为心理问题、药物副作用、病情变化、对治疗失去信心、对药物不敏感等原因导致的。
1、心理问题
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异常,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引起自己减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药物副作用
精神障碍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是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3、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没有注意自身的护理,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出现了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也会使患者出现自己减药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药治疗,不可盲目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4、对治疗失去信心
精神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或者是在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了其他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信心,此时则可能会出现自己减药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可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如打篮球、慢跑等,以此缓解心情。
5、对药物不敏感
如果精神障碍患者没有遵照医嘱服用药物,而是私自加大药量或者更改药量,就可能会因为对药物不敏感而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配合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治疗。
因此,不建议患者私自减量药物或者停药。如果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以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也没有再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通常可以遵医嘱适当减少药量或者停止用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出现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