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多考虑是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低钾血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腹泻
如果平时吃的食物过多或者不注意腹部保暖,可能会导致腹泻,从而引起体内的水分以及电解质大量流失,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多喝温开水,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呕吐
如果患者存在呕吐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内的食物以及胃液被吐出体外,从而导致体内的电解质发生紊乱,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适当喝温开水,改善呕吐的情况,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大量出汗
若是天气比较炎热,身体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分以及钠元素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从而出现上述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无需特殊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即可。
4、低钾血症
若是长期节食、偏食,可能会造成体内钾摄入不足,从而诱发低钾血症,会出现肌无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枸橼酸钾颗粒、氯化钾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节食。
5、肾小管性酸中毒
如果肾脏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会出现多饮多尿、身体乏力、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枸橼酸钾颗粒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