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强迫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4-09-12 15:01:54
刘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心理强迫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压力、不良性格特征、童年创伤经历等多种因素导致,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某些特定的心理刺激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强迫症。这是因为基因可能影响大脑中负责处理情感和行为调节的区域的功能。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每6个月至1年前往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心理科进行一次专业的心理评估。

2.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物学因素包括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衡,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这些物质参与了情绪调节和奖赏系统,当其失衡时可能会导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可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水平,缓解强迫症状。通常温水送服即可,具体剂量以及服用频次应遵医嘱。

3.心理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进而诱发强迫症。因为持续的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平衡,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放松技巧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紧张感,减少强迫症状的发作频率。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4.不良性格特征

不良的性格特征,如完美主义、焦虑倾向等,可能成为强迫症的诱因。这些特征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期望过高,难以接受任何偏离预期的情况,从而形成强迫性的行为模式。建议患者尝试新的活动和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运动等培养积极的性格特征。每周至少花2-3小时参与兴趣爱好活动。

5.童年创伤经历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心理强迫症。因为这种经历可能导致个体的大脑发育异常,或者形成固定的负面记忆,使得他们在面对类似的情境时容易触发强迫症状。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审视他们的童年经历,并学习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类似的情境。还可每天花15-20分钟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帮助处理童年创伤。

心理强迫症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以及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