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懿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儿科
小孩抓痒后出现皮下出血可能是由过度搔抓、蚊虫叮咬、接触性皮炎、人工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引起的。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新的不适症状出现,如发热、呕吐等,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过度搔抓
过度搔抓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进而引发皮下出血。家长应教育孩子避免频繁搔抓患处,以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
2.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时可能会释放毒素或刺激物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破裂,引起皮下出血。家长可以遵医嘱用棉签来涂抹止痒药膏如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乳膏、风油精等缓解症状。
3.接触性皮炎
若小孩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动物毛发等,在接触后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壁脆弱,易发生皮下出血。建议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告诉孩子避免拥抱小猫、小狗等,另外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进行治疗。
4.人工性荨麻疹
人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由于身体对物理因素敏感,容易产生风团样皮损,伴随瘙痒感。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衣物材质是否合适,尽量选择纯棉材质的衣服,同时要避免让孩子用手去抓挠患处。
5.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会释放炎症介质,使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形成瘀斑。如果发现小孩有持续的皮下出血,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尿液分析等检查。
此外,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免容易造成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