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普内科
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晚期可采取静脉输注高渗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液体出入量、密切监测肾功能、治疗肾脏原发病等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静脉输注高渗盐水
高渗盐水可以迅速增加血浆渗透压,吸引组织间液回流至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同时,高渗盐水可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防止进一步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是通过遵医嘱静脉注射含有高浓度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溶液,如3%生理氯化钠溶液,一般开始时滴速控制在每分钟1-2毫升左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调整。对于5%生理氯化钠溶液,滴速要更慢,可从每分钟0.5-1毫升开始。
2.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中,由于肾脏无法有效调节电解质平衡,导致电解质失衡。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可以防止进一步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促进身体恢复。常用的药物包括碳酸氢钠注射液、口服补液盐、生理氯化钠溶液等,需要遵循医嘱使用,其中口服补液盐溶解于250毫升温水中口服。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减少钾的流失,从而缓解低钾症状。
3.控制液体出入量
在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中,由于肾脏无法有效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导致体内的水分过多。通过控制液体出入量,可以防止进一步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促进身体恢复。控制液体出入量是通过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补液治疗。
4.密切监测肾功能
在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中,肾脏可能已经受到损伤或功能减退。通过密切监测肾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防止进一步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密切监测肾功能是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尿量、尿常规、血肌酐等指标,以及进行肾功能测试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5.治疗肾脏原发病
在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中,肾脏疾病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过治疗肾脏原发病,可以消除病因并改善肾脏功能,从而预防进一步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龙片、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进行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反应,一般需要温水送服。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避免摄入过多的含糖饮料或含盐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