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血红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9-15 10:30:02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抗凝血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从而出现抗凝血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

2、缺铁性贫血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铁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挑食、偏食。必要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脾大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去铁胺、地拉罗司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伴随上述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饮食上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

除此之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