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波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骨科
骨质疏松的诊断要求骨密度检测范围是当T值<-1.0、Z值<-2.0时,即提示可能是骨质疏松。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进行检测,主要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意义重大,它能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当骨密度T值<-1.0、Z值<-2.0提示骨质疏松的存在,可以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骨折风险。同时,还可评估骨折风险,骨密度越低,骨折可能性越高。对于接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定期检测能评估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方案。
年龄增长会使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量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明显。另外性别方面,一般女性骨密度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
若需要提高骨密度,可采取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鱼肝油、蛋黄、肉类等。
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跑步、举重等,可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风险。还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若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骨密度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