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中西医结合科
通常没有脉诊八大要素的说法。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要素包括脉位、脉率、脉形、脉势、脉律等。
1.脉位:脉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即脉搏在体表投影的深浅位置,其高低变化可以反映病邪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当外邪侵入机体时,邪在肌表,脉较浮较浅;外邪深入于里时,脉较沉较重。
2.脉率:脉率是指脉搏频率的快慢,即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脉率范围在60-100次/分之间。而脉率的快慢与病性、情绪、运动、饮酒、睡眠等因素有关,发热时脉率会加快,而阳虚或寒证时脉率会减慢。
3.脉形:脉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径向的粗细等形态,是脉形脉迹的形象描述,主要与血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能够反映气血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
4.脉势:脉势是指脉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与心脏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有关,同时也与全身气血盛衰有关。脉势的变化能够反映人体脏腑机能的变化,以及病症的轻重和变化。脉势强劲有力可能表示正气充足,而脉势微弱无力则可能表示正气虚衰。
5.脉律:定义:脉律是指脉动周期间隔时间的规律性,对于判断脉象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见脉象中,脉律不规则的脉有结、代、促、涩、散等,这些脉象往往与特定的疾病或病理状态相关联。
脉诊为中医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脉象要素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