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荣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创伤骨科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或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老人肌肉萎缩,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外伤、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所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营养不良
如果老年人平时不注意饮食,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就会使肌肉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2、外伤
如果老年人的肌肉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局部的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局部疼痛的症状。可以通过冰袋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等到24小时以后再使用热敷缓解。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舒筋活血片、红花油等药物进行治疗。
3、神经病变
如果老年人的神经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神经的传递功能出现障碍,也会影响到肌肉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功能,从而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甲钴胺分散片、谷维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脑血管疾病
如果老年人存在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脑部的血管发生堵塞,使脑部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肌肉萎缩的现象。可以遵医嘱使用长春西汀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使局部的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情况。可以通过腰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还要注意平时的护理工作,避免让老年人做重体力劳动,否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如果症状持续严重,建议家属及时送老年人到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