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输血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2024-09-02 22:23:49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减少输血风险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时间、检查血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高自身血液质量、采用自体输血等。

1.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建议尽量避免空腹状态下输血,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如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2.检查血型:通常情况下,ABO血型与Rh血型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输血,否则会出现RH阴性的现象,从而导致机体产生抗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会引起红细胞溶解破坏的现象,称为同族免疫性溶血,因此在输血前一定要注意血型相匹配。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只有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全血减少等情况才可考虑给予输血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

4.提高自身血液质量: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例如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能使自身血液健康,减少输血依赖。

5.采用自体输血:在手术前预先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根据需要回输。这样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等风险,因为血液来自患者自身,兼容性更好。

此外,还需要定期复查,了解身体恢复状况。若在输血后出现了明显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