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相关高血压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9-22 09:40:03

赖迪生 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抗肿瘤药物相关性高血压是指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高血压。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用药、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对于抗肿瘤药物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控制血压并减轻症状。

1.长期用药:若患者长期使用此类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则可能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随着病情发展还会使颅内压升高,诱发高血压情况发生。可以谨遵医嘱减少用药次数或者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内分泌失调:由于抗癌药会对身体的激素水平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发生。此时就会引起血压升高的现象出现。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并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激素成分,有助于改善不适症状。

3.免疫系统反应: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期间,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刺激并发生过度反应,从而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此时建议遵医嘱停用该类药物,并及时更换其他治疗方案进行处理。
4.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肿瘤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使它们变得僵硬和收缩,进而引发高血压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用药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5.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其过于兴奋,进而导致血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与医生沟通,考虑采取降压药或其他措施来控制血压。

总之,抗肿瘤药物相关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缓解症状。如果发现任何不适,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