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钢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骨科
脊椎骨质增生可能由肥胖增加脊椎负荷、衰老导致骨代谢衰退、骨质疏松、骨关节退行性变、骨关节炎等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定,以确定具体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肥胖增加脊椎负荷
肥胖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脊椎的负担。长时间承受过重的压力可能导致脊椎结构受损,加速骨质增生的发生。针对肥胖引起的脊椎骨质增生,减重是关键。建议患者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如肥肉、巧克力等。
2.衰老导致骨代谢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下降,包括骨骼系统的代谢活动也会减弱。这可能会导致钙质流失,诱发骨质增生,引起疼痛、麻木、肿胀。对于因衰老导致的脊椎骨质增生,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来补钙。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成人一次1-2支,一日3次。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从而降低骨的脆性和韧性。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骨折,此时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可能形成骨赘等增生物。针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椎骨质增生,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元素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海带等。
4.骨关节退行性变
骨关节退行性变是指关节软骨和其他结缔组织的自然老化过程,通常伴随关节磨损和炎症反应。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脊椎关节面不平整,刺激周围神经和血管,产生疼痛和麻木不适感。对于由骨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脊椎骨质增生,非甾体抗炎药常被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例如,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水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
5.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化和骨质增生。由于脊椎关节面的退化和损伤,可能会出现骨刺等增生物,影响脊椎的功能和稳定性。针对骨关节炎引起的脊椎骨质增生,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交替等,一条毛巾浸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患处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建议定期进行脊椎X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脊椎骨质增生的情况。此外,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有助于预防脊椎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