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重症肾脏病血液净化科
尿素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人体血液中尿素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分解代谢水平和肝功能等,代谢产生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过滤至尿液,从而排出体外。尿素正常范围应该是成人3.2-7.1mmol/L,婴儿和儿童1.8~6.5mmol/L,尿素33mmol/L属于偏高的情况,临床提示可能与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有关,也可能是年龄增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衰竭等因素引起的。
1.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如果患者在平时经常吃大量的鸡蛋、牛奶等食物,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大量堆积于体内,无法被身体完全代谢掉,从而引起尿素氮升高的现象。此时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肾脏功能会逐渐下降,所以会导致尿液中的成分排出异常,从而引发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并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少尿、血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使体内的尿素升高。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肾盂肾炎:通常是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到尿素氮的分泌和吸收,出现偏高的现象。建议患者遵循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诺氟沙星胶囊等抗感染的药物进行改善。
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肾衰竭等,建议患者积极前往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