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锋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胃肠外科
息肉样增生一般指增生性息肉。胃出现增生性息肉可能是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萎缩性胃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上述食物。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可能会诱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包括抗生素在内的三联或者四联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0-14天。
3、胆汁反流
如果存在胆汁反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胆汁反流到胃部,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刺激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药物,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萎缩性胃炎
如果存在萎缩性胃炎的情况,可能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