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癖是精神病吗

2025-02-26 13:44:42
郑雅格

郑雅格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精神心理科

拔毛癖一般是指拔毛障碍,精神病一般是指精神障碍。在医学领域中,拔毛障碍通常属于精神障碍。拔毛障碍并非简单的行为习惯,而是有着复杂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根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拔毛癖患者会反复出现不可抗拒的拔毛冲动,通常会拔除自己的头发、眉毛、睫毛、胡须或身体其他部位毛发。在拔毛过程中或拔毛后,患者能获得一种紧张感释放的满足。被拔区域毛发通常会较为稀疏甚至光秃,影响患者外貌。另外,患者往往明知这种行为不合理,却难以自控,事后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拔毛障碍被归为精神障碍,主要有神经生物学、心理因素和行为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可能影响大脑对行为的控制,导致拔毛障碍。心理因素方面,压力、焦虑、强迫症倾向等都可能引发或加重症状。比如,当患者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时,会通过拔毛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此外,部分患者存在模仿行为,长期接触有拔毛行为的人,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这种习惯,最终发展为拔毛障碍。

治疗拔毛癖可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上,可遵医嘱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心理治疗常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拔毛行为的负面思维和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