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以及栓塞性脑卒中等类型。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出血性脑卒中:多与高血压有关,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常见于基底节区、脑叶和小脑等部位,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防止再次形成血肿。
2.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大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所致,包括心源性的因素,如主动脉夹层、不稳定型心绞痛等,也可能是非心源性的原因,比如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所诱发。一般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无力,甚至会出现瘫痪的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失语的情况发生。需要在医生的操作下通过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的方式进行溶栓治疗,也可以采取机械取栓术的方法进行处理。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内动脉或其分支暂时性全脑供血不足,从而造成短暂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可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恢复,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应用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情况。
4.后循环缺血:是指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以头晕、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常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视野损害、复视及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栓塞性脑卒中: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动脉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发病急且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构音障碍、单眼视力下降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还要结合机械取栓术、支架置入术等方式联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